top of page

他人眼中的我,是我吗?

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刻着这一句格言 ------ “认识你自己” (Know Thyself)。

认识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,学习如何与他人、世界相处前,我们需要先花时间去认识自己。


我们通过不断地提问和反思,就可以去澄清自己的观念,从而达到对自我的深刻理解。

因此除了透过自己去认识自己,通过互动,从他人嘴里认识自己也是很重要的。



多样的自己

我们在不同情境中会展现不同的行为,而这些“不同”,其实都是自己的一部分。

如果我们能接受这一点,就不会因为“我怎么在这里和在那里表现不一样”而慌张或无措。


当然,人对自己的理解难免有偏差。

别人眼里的评价,常常能指出我们忽略、甚至看不见的部分。


这并不意味着你要立刻怀疑自己,更不意味着要随时调整自己。

第一步,是先认识,找到你觉得最真实的那一面。


然后再慢慢选择一个比较惯用的模式


对待不一样的人群,我们是需要开启不一样的模式的。

这不是虚伪,而是一种保护自己也尊敬他人的方式。 人可以有很多种不同。关键是知道自己为什么在不同场景里选择了不同的模式。

然后学会承担每种模式的后果。

比如在工作中,你选择认真还是涣散?两种选择都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


再来我们就要学会承担与创造

与他人互动中所获得的回馈,是一种难得的反思机会。


得到回馈后,我们不要再一味的把责任放在环境及他者的身上。

我们可以自行选择如何去看待一些事物及问题的角度。

如果每次都怪环境及他人,那你就会在同样的情境中,一再重复同样的模式。


如果我们能跳脱出既有框架,用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行为,就会发现新的可能。

这,就是创造力的力量。


而这种创造力,恰恰是一种生命力的表现。


结论:他人眼中的你,也是你

他人眼中的你,确实也是你。但要记住,那只是一部分的你,并不能代表你的全部。


如果你不喜欢他人口中的自己,不必急着否认。你可以选择学习,调整回应,把新的行为模式反复练习,直到它慢慢变成你惯用的模式。

你会发现:认识自己,其实是一场不断选择、修正与创造的过程。



ree

@ 2019 花与书皆浪漫 , All Rights Reserved 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