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看清世界后,依然选择善良

Updated: Sep 4

期待与无常

人往往会期望好的结果,并且相信因果报应的效应,才会去完成一件好事。可是如果命运没有回馈他们好的结果,比如突然患上疾病,或者家人遭遇不幸,就会因此动摇信仰,甚至放弃一贯的行为作风。


或许我在同样的遭遇下,也会做出类似的反应。

但目前的我,会尝试每次训练自己的意识,与它对话。我告诉自己:想要的不一定会有,而当下已有的一切才是真实。


人当然可以有很多计划,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内心的韧性,接受人生的变动

生活本就不是一个稳定的状态,发展是持续的,而世界自有它的运作规律,我们要学会观察。


善良的本质

对我而言,善良并不是一种天性或性格特质。我认为,一个觉悟的人看清了世界的真相后,依然选择以善意对待世界,那才是真的善良。


所谓世界的真相,就是生活资源确实有限,而人又拥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去选择过怎样的生活。


身而为人,我们确实拥有很大的自由度。但每一个起心动念并不必然正确,因此更需要通过练习来培养觉察力。


不当受害者

我也常常提醒自己,不要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,不要只是一味抱怨环境的不公。生活中会遇到各种人,不乏一些因羡慕他人出身优渥,就言语中贬低他人的群体。


常听见有人说:“他肯定是败家子”、“他一定不会优秀”。而我总会回应:他有优质的资源,那是他的上一代或前辈们努力换来的成果,所以他是应得的。我们不妨想想,自己能不能重新“养育”自己,逐渐靠近理想中的生活状态。


欲望与不执着

我不否认,每个人都有欲望,包括我自己。我也会有口腹之欲、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渴望。只是这些欲望和那颗执着的心,需要好好沟通。


要明白,欲望不一定要满足。我们可以有梦想,那是推动我们努力前行的动力;但同时也要学会不执着,尽量在每一个当下用心感受生活。如果过度执着,我们就会因为得不到而耿耿于怀,进而不开心,甚至生出愤怒。

而当情绪成为行为的导向,我们就可能在无意识中,为了安抚情绪而忙碌,却不自知。


觉察的练习

心理学教我们要观察行为,记录行为规律,再用不同的理论去分析这些数据。之后,才能根据个案的需求与目标,制定出合适的行为矫正方案。


同样地,我们也可以观察自己在特定情境下容易升起哪些情绪,然后找出背后的规律。通常原因或刺激源,都藏在这些规律之中。当我们练习觉察,就能更平和地与情绪共存。


ree

@ 2019 花与书皆浪漫 , All Rights Reserved 
bottom of page